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江苏紫菜产业现代化建设
发布日期:2018-07-16

——张明丰秘书长在江苏省紫菜生产技术创新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节选)

 

一、江苏紫菜产业基本情况

40多年江苏紫菜产业的发展史,也是江苏紫菜科技的创新发展史。从上世界70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栽培技术以来,科技人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建立了一系列生产应用技术并迅速在江苏沿海推广应用。让一个自然界没有分布一颗紫菜的茫茫滩涂上,用江苏人的智慧和勤劳,把950公里海岸线改造成全国第一,世界罕见的紫菜养殖场所,并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至今,全省已有紫菜育苗单位193家,总育苗面积41.15万平方米;拥有紫菜养殖面积44.7万亩(180网帘/亩),年产干紫菜44.11亿张(105.03万标箱),实现销售收入10-12亿元。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加大,全省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至2015年,沿海三市已经建有六大紫菜交易市场,拥有交易场所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5万平方米。全年举办6期交易会,干紫菜成交80-100万箱,干紫菜平均价每百张30.00-32.00元,总成交率为70%-85%,成交金额10-12亿元。

近年来,由于紫菜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养生保健食材,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喜之郎、渔禾岛销售年增量均在两位数以上,产品覆盖地区也由沿海向内地拓展。国外市场2014年出口1.15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2%。出口目的国增加到70多个,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60%,占国际紫菜贸易份额的60%。近几年生产实绩表明,逐年增加的江苏紫菜栽培面积,并没有带来单产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同时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却意味着紫菜发展尚有一定空间。这个事实凸显了产业科技尚未紧随产业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二、江苏紫菜产业分析

当今世界,中国、日本和韩国是条斑紫菜主要生产国。这三个国家紫菜产业各具特色,日本以自给为主,韩国和我国主要以出口为主。随着韩国政府对紫菜产业支持力度的逐年提升,韩国紫菜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他们借助产品低价和国际结算优惠条件,大幅度挤占了我省传统市场。至2015年,我省开拓建立的紫菜东南亚市场基本被韩国占领,一大批企业已经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以及台湾地区退了出来。而韩国扩张海外市场势头不减,甚至向我国倾销。2015年我国进口韩国紫菜已经达到0.45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455%。根本原因是韩国紫菜竞争力很强,具体体现一是韩国养殖环境优越,海水污染少,紫菜含杂质很少,产品质量较高;二是加工装备好,特别是异物检测监控设备,基本实现生产全覆盖,安全高效;三是政府补贴和奖励制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刺激了产业扩张。

我省紫菜在日韩的挤压下,原有的优势越来越显得微弱,劳动力优势已经成为过去,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海水环境不容乐观,海域招投标拉升养殖成本和引发社会矛盾。特别是最近由韩国发起,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支持的亚洲区域紫菜标准的正式起草,连续三轮谈判十分激烈,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我省紫菜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虽然目前谈判已经避开了最为关键的内容,但还是存在问题隐患。日本提出要单独提交农残和重金属标准的内容给CAC法典组织机构讨论审议,我们不能不加以警觉。

江苏紫菜往何处去?这是摆在全省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紫菜业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我们认为,关键的出路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用创新的思路推动紫菜产业良性发展,用创新的技术促进紫菜提质增效,用创新的办法降低紫菜生产成本。省局提出江苏紫菜南北融合发展无疑是当前解决紫菜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方法之一。

南北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北杆南移”和“南网北用”。即把连云港地区已经基本成熟的支柱式栽培方式,向盐城、南通地区推广覆盖,把盐城和南通地区基本成熟的冷藏网技术向连云港地区推广覆盖。

“北杆南移”符合当前海洋大开发形势需要,南部地区紫菜养殖以半浮动筏式为主,占用大量滩涂资源,与我省港口建设、码头建设、能源建设争地盘。采用支柱方式养殖紫菜,可以远离沿岸滩涂,有效拓展养殖海域。同时解决了近岸滩涂资源紧张的问题,实现能源用海、港口用海、交通用海和紫菜养殖用海多方兼顾,互利共赢。再有就是可以使冷藏网的操作更加简单省力,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南网北用”就是利用盐城、南通地区已经相对成熟的冷藏网技术,向连云港地区推广使用。该项技术既能给连云港地区多年来出现的病烂、绿藻等问题带来解决方案,又能针对养殖时间相对南部地区较短的现实,延长紫菜在海上的生长时间,提高原藻质量,增加养殖产量。

然而,无论是“北杆南移”还是“南网北用”,我们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产业技术含量,降低产业风险水平,让江苏紫菜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彰显优质品位,从而维护江苏紫菜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利用融合发展机会,盲目扩大养殖面积,进入发展误区,引发扩面增量减效的恶果。

另外,推动我省紫菜融合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两个相关问题,一个就是海域使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企业和个人申请养殖用海取得海域使用权,到期后首先应该满足续期需求。招拍挂方式能有效解决海域供需矛盾,但招拍挂确权到期后,原则上还是应该采取续期来确保海域使用的稳定性。如果再次招拍挂,容易再次引起渔民之间矛盾,影响渔区的和谐团结。渔民的养殖用海可以类比农民的承包地,隔几年来一次洗牌,必然会引发乱局。再说,招拍挂产生的高价滩涂徒增了养殖生产成本,这些均给我省紫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增加了不利因素。虽然《海域法》没有规定参加竞标对象身份和职业,但长期以来一些从不下海养殖手中却掌握大量滩涂使用权的“海霸”,深受渔民群众不满,必须加以遏制和取缔。

还有一个海域环境问题,2014年因全省性农村水环境整治,引发内河大量垃圾进入近海紫菜养殖海域,导致干紫菜杂质含量创历史新高,交易市场投标价格严重下滑,迫使三分之一企业陷入亏损局面。要整体提高我省紫菜产业水平,上述两个问题需要切实同步解决。

三、今后发展建议

综合多年来江苏紫菜养殖生产情况,总体上看,养殖环境的不利因素在增加。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大气环流影响,早期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是引发紫菜病害烂菜的重要原因,中期雨水偏少并伴有多起雾霾发生,容易造成全省紫菜大面积烂菜。加上内河大量污染水体排入近海,不但造成紫菜污染,混入大量杂质,而且造成沿岸水体中营养盐缺乏,氮磷比失衡。容易引发紫菜藻体发黄,生长缓慢,紫菜健康状况不良,直接危及产业安全和渔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紫菜产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有效避开高温和污染等不利因素,促进全省紫菜产业健康稳定,具体建议如下:

一、组建技术推广队伍。利用现有市、县、乡三级水产技术推广组织机构和人员,结合当地紫菜养殖特点和下一步需要示范推广的关键技术,利用国家水产标准化委员会即将颁发的相关国家新标准,首先组织培训学习,建立一支覆盖全省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支近期以插杆养殖和冷藏网为主的技术推广核心队伍。江苏省紫菜协会可以发挥技术委员会专家队伍作用,配合我省“北杆南移”和“南网北用”的技术融合工作不断深入。

二、建设推广示范典型。技术推广覆盖关键是选树好典型,相对而言,插杆养殖方式需要覆盖的面积广,海域类型多,渔民全体大,因此盐城和南通地区需要选树的典型相对要多一些。选树典型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一是要自己有积极性,企业或者个人已经看到我省紫菜南北技术融合发展的好处,并坚信该种方式对提高紫菜产品质量和数量有积极作用;二是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支柱式养殖和冷藏网技术的核心内容,能够把技术核心内容融入到自己企业或者实际生产中去;三是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宣讲能力,在示范过程中能够为周边渔民讲解技术内容、技术过程、技术关键和注意事项,真正发挥推广示范实践中的帮、扶、带的作用,让南北技术融合得更快、更好。

三、技术材料提档升级。根据近年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冷藏网和插杆在下阶段南北融合发展中还需要做一些优化改进,这是保证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冷藏网需要根据连云港地区海上风、浪、流、潮等情况,对网帘规格、网目大小、网线粗细、纲绳等进行合理改进和优化,以保证海上生产安全。关于插杆的问题,前两年在南通地区试验过程中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强度不够。南通地区海上风大浪高,水流急,潮差大,网帘受风、流、浪的影响,插杆受力较大。部分处于栽培小区边缘的插杆容易折断,另外,风浪作用下吊绳与插杆摩擦较多,引发插杆表面磨损,玻璃纤维外露,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南通地区应用插杆的强度要进一步提高,表面耐磨性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抗紫外性性能要增强。

四、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全省南北技术融合推广工作涉及到科技人员、生产企业、试验材料、辅助工具等,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特别是事业单位目前均实行预决算制度,挤压其他项目经费也不符合财务制度,需要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企业从事示范推广项目,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再加上示范推广需要的网、绳、杆、桩、船、艇等工具和材料,资金需求量更大。特别是玻璃钢插杆,单价高,开支大,目前每根售价350-450元(根据不同规格不同价格),财政给一些项目补助,容易将工作推进。前几年连云港市连云区插杆迅速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有了财政的支持,每根杆子补贴160元,从而,确立了插杆养殖全省领先地位。当然,早期南通地区冷藏网技术推广,省财政、南通市财政分别立项给予支持,1996年通过了专家验收,冷藏网技术趋于成熟。至今,已经成为该地区紫菜养殖渔民自觉的生产行为,保障了紫菜生产的健康稳定。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们要克服固步自封,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要加强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提高全省紫菜劳动者素质为出发点,通过考察、访问、观摩、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江苏紫菜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