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紫菜养殖季节刚开始,布袋岙村从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深水海区,已插上养殖用的竹竿。来自苍南的养殖户带来养紫菜的新方法——
先在船舱里灌进齐小腿肚深的水,再把寄生着紫菜苗种的空贝壳用网袋扎好,一袋袋放进船舱、泡在水中;把船开到架好网帘的海区,等紫菜孢子差不多都自动脱离贝壳、跑进水里后,就用盆子把带着紫菜苗的水泼向网帘……
就这样,一大早,洞头区霓屿乡布袋岙村紫菜养殖户郑祖强,就在村子南面的深水海区,投下今年紫菜养殖季节开始后的第一批苗种。
“原来,你们那边是这样投苗的。”在郑祖强边上,布袋岙村党支部书记、村里众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童孝衡,算是长见识了。
郑祖强来自苍南县沿浦镇木林村,和他一起在这里养殖紫菜的,还有木林村十来户村民。为什么这些地处苍南这个“中国紫菜之乡”的养殖户却要舍近求远,到洞头的海区来养殖呢?
“我们那边近年来水质不太好,去年九成紫菜都烂了。”郑祖强和其他村民,听说布袋岙海区水质不错,产量也高,就商量着能不能转到这里来。今年正月前,他参加了到布袋岙实地考察的先遣队。“觉得还可以。”半年后,木林村民们找上布袋岙村干部,说出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借村里的深水海区搞紫菜养殖。
对此,童孝衡和合作社也有自身的考量:村里以前在这些海区只搞过全浮式紫菜养殖,但一季下来产量比插竿式养殖少了三四茬,村民积极性不高。“这些年,大家都在浅水区养,现在养殖面积越来越少。如果苍南人在深水养得好,就能带着村民扩大养殖面积。”
就这样,这些苍南养殖户在布袋岙住了下来。
养殖区域不同,工具和使用方法也不一样。在村码头,苍南养殖户买的竹竿都要十四五米长,比当地人的长了近一倍。“最不一样的是网帘。”郑祖强解释,布袋岙传统的网帘都是按纵横交错来编,像“田字格”。而苍南的则拉成“川字”。“到采紫菜时,我们这种网帘,两三个人一天能采三四亩,洞头的就只能采一两亩。”
这两天,有不少布袋岙村民,跟着苍南养殖户到深水区观摩。“如果他们今年种得好,明年我们也试试看。”当然,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认同外地养殖户,一部分村民认为这是“鹊巢鸠占”。“外地人占用我们的海区,增加了这片海区的养殖密度,不但会影响紫菜生长,还会在收成季节和我们形成竞争。”
而童孝衡希望,外来的养殖户能成为“催化剂”,让当地更多的村民意识到,深水区也能养好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