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紫菜协会公平贸易预警报告之三
发布日期:2012-06-26

关于当前我省紫菜生产形势的汇报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目前,2012年度紫菜生产已进入中、后期,由于受海况、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紫菜产量大幅减产,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度全省紫菜养殖面积31.7万亩,一次加工机组拥有量达到531台套,分别比上年度增长4.8%和1.5%。截止到3月19日,全省举办4期共23个场次的干紫菜交易会,进场交易的卖方企业258家,比上年度同期减少24家,进场交易量34.7万标准箱,比上年度同期减少52%,中标成交量27.62万标准箱(扣除去年的陈菜成交数),比上年度同期减少50%,其中:连云港市场减少28.75%,盐城东沙市场减少19.2%,海安县市场减少77.06%,如东天一市场减少57%,启东市场减少70%。全省总平均价37.09元/100张,比上年度同期提高41.61%。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失收面积超过30%。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截止到3月19日,全省紫菜养殖的实际面积预计已经减少到22-23万亩,失收面积超过30%,尤其是盐城东台的失收面积超过68%。全省2000年到2011年的12年中,因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收面积发生,但一般都在10%到15%,像今年30%以上的失收面积,历史上从未有过。
    2、进场交易量大幅减少。进场交易的卖方企业比上年度同期减少24家。目前海上养殖形势仍不乐观,藻体生长速度慢、色泽差、绿藻开始繁生,这些企业恢复生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另外,进场交易企业实际进场量也大幅减少,根据全省1-4期交易会进场量和成交量分析,到第4期交易会(3月19日)结束,全省紫菜产量与2010年、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减产60%和52%以上。
    3、成交价格低于成本价格。据调查每张干紫菜的原藻成本为0.28~0.32元,加工成本每张0.08~0.1元,一次加工企业直接生产成本为0.36~0.42元(不含折旧费),但从1-4期交易会成交平均价(37.09元/100张)来看,成交价格仍然低于成本价格。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亏本。据反映,部分企业的亏损额将达到数百万元,将面临倒闭歇业的窘境。
    4、消费市场稳定增长。近年来,国内紫菜消费市场稳定增长,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大,预计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10%。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仅日本2012年进口中国产紫菜的配额由2011年5.3亿增加到6亿多张,同比增长了13.2%。目前二次加工(对外贸易)企业普遍存在订单增加而原料(干紫菜)紧缺的情况。
二、病烂和减产原因分析
    紫菜养殖海域不管是在内沙、外沙,还是在高潮区、低潮区,不管是在南部、北部,还是在幼体、成菜,均发生紫菜病烂。这种大范围、长时间病烂、减产现象类似于1993年度,其原因错综复杂。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拉尼娜现象。由于2011年秋天以来发生的拉尼那现象,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江苏沿海表层水温2011年12月中下旬以来与往年同期相比低2-4℃,而且气温、水温温差较大,造成紫菜生长机理性障碍,表现为生长慢或不生长。但是拉尼那现象的出现也有可能推迟紫菜生产周期,有望在4月底或5月上旬结束本年度生产,对弥补产量有一定作用。但是,根据多年的记录数据对照分析,一般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当年或次年紫菜养殖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如1993年度单产仅有10.34公斤/亩,1995年度单产仅有24.39公斤/亩,1998年度单产仅有16.37公斤/亩。
    2、海水营养盐缺乏。由于长江冲淡水量减少,有机物质少,沿海水体垂直和水平交换的范围小、力度弱,沉积在底泥中的有害污染物质没有能够有效择放,导致紫菜原藻发黄(色落症),抗病能力减弱。据启东吕四检测站反映,当地沿海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减少,达到一类海水标准,对照紫菜生长对氮和磷的要求(每立方米水体氮含量在150-200毫克,氮和磷的比要求10~8:1,),营养盐类显然已经严重不足。
    3、工业污染侵害严重。连云港板桥、埒子口及如东洋口化工园区附近沿海紫菜病烂严重。目前没有具体的检测数据加以证实。
    4、养殖密度过大。从一些养殖海域的状况看,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区域内水体交换差,加之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低,导致紫菜体质弱、不生长、色泽差、病害多。但是,凡养殖筏架两头、养殖区域外围、东沙最北部等病烂少,原藻颜色也好。据了解,日本的控制密度(养殖网帘面积与占用海域面积比)是1:8,我省的密度在80年代是1:7,目前普遍不超过1:4,多数是1:2~3。
三、维护紫菜产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继续扶持和帮助紫菜产业发展。紫菜产业与对虾、馒鱼等产业相比,是一项相对比较稳定的产业,更是低碳经济产业(每吨鲜紫菜吸收转化6.2公斤氮、0.6公斤磷、27公斤碳),我省条斑紫菜产量占全国的97%,占国际贸易的70%以上,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几十年来,全省紫菜产业不断发展解决了大量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为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对目前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要带领全行业克服困难,继续扶持和帮助企业及渔民合作组织采用新技术,拓展新海域,提高生产效益,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切实解决紫菜养殖海域使用权问题。一是结合海洋大开发和海水养殖海域使用新形势,通过一定程序,对2005年5月2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切实解决紫菜养殖用海域使用权和发放养殖证问题;二是紫菜养殖用海域使用金收取标准恢复到原有标准,即每公顷150元;三是紫菜养殖用海权益转让不能采取拍卖形式,而是实行一次性竞价投标形式,与其它行业用海区别对待;四是对已获得海域使用权证的企业或个人,自身没有能力直接投入和开发利用的,而是单纯靠出租谋取利益的,政府应收回其使用权,重新安排给真正需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企业或个人,减少环节,降低使用成本,从根本上解决高价租赁海域使用权,高密度养殖的恶性循环。
    3、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养殖方式。1994年到1998年间全省各级政府、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广应用冷藏网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要大力动员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支柱式或全浮流养殖方式,推行备用冷藏网、实行换网技术等措施,同时,各级政府、科研、院校、推广机构要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撑,维护紫菜产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健全服务体系。多年来,为紫菜提供科研、技术推广和服务严重缺失,少数市县甚至无人问津,技术人才断层,后继无人趋势凸显。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决定为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加快紫菜业发展,加大紫菜科研投入提供了决策依据。建议尽快研究落实加大省、市、县水产科研推广机构有关紫菜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硬件、软件和人才建设力度。重点配备沿海三市和重点县的环境检测中心,增加各海区检测站点,增加检测项目,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检测预报,实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紫菜种质库和省级(国家)级紫菜良种场的作用,同时在重点地区加大紫菜种质培育、良种选育科技经费和人力投入,加快建设大型良种扬,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实行年度考核和评审制度。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