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6-09-19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行业已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海安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通过产业集群培育,推动新项目建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工业经济结构正朝着更合理、更优化的方向转变,产业增长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比例从“十一五”初的22.6%︰38.4%︰39%,逐渐调整到目前的25.5%︰40.6%︰33.9%,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2.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打造完整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培育的重要目标,经过多年培育,目前海安开发区电梯产业已形成了从整机、零件、核心部件、维保等完整产业链;输变电产业形成了从龙头晓星到众多中小企业,具备生产特高压、普通及特种变压器、配电柜等覆盖全行业产品的能力;光伏产业形成了除前道硅料提取外组件、配件、电站建设、维护等较为完整产业链。

    3.产业集聚基本形成。目前,海安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亚太、通润、骆氏减震件、上柴动力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以联发、华强、常安纺织园为代表的现代纺织产业基地。先后获批国家火炬锻压、电梯、磁性材料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全国茧丝绸服装家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地等国家级、省级基地。

    4.重点产业发展迅速。纺织行业在联发、华强的带领下率先突破百亿级;汽车产业在项目陆续投产、技改达产达效带动下,产业发展年增长率达到30%;拥有两家电梯整机企业,零部件重点企业40多家,是长三角地区电梯零部件两大生产基地之一。

    二、海安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的举措和制约

    1.加强行业顶层合作。邀请全国行业内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并建立了长期、友好、牢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锻压协会带领区内企业参加德国国际锻造会议,在大会期间举办海安锻压产业招商推介,牵线海卓数控与北京机电研究所等央企合作。省纺织工业协会每年来区开展专题调研,指引产业发展,指导企业投资方向。

    2.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专项发展基金作用,支持研发机构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设备购置补贴、首台套奖励等。落实机器人产业发展意见,明晰产业招商目录,组织多频率多层次的招商活动。交大、苏大研究院多次分行业举办机器人应用对接活动,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关系。

    3.加快建设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国家行业协会、中科院各所,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联发、鑫缘等龙头企业研究院已实现全覆盖;先后建成省级锻压机械检验检测中心、海安有色金属检测中心,并开展公共技术服务。区经发部门深入企业收集课题,编制技术需求手册,联系行业内顶尖科研院所,每年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60次以上。

    4.促进行业抱团发展。行业商会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抱团中小企业、加工配套企业共同发展。联发集团将织造环节分离,以单元的形式出售、出租,既提高了产业链效能又扶持了一批创业者。各商会还注重引导企业加强与全国全省行业商会沟通联系,激发企业家的热情,担起社会企业的责任,提升在同行业中的话语权。

    5.不断开拓国际视野。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考察学习,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论坛研讨、技术交流等活动,并在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土耳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产品供需会。

    虽然经过多年积累,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改进提升,但产业集群培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经济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偏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部门培育责任要进一步增强,培育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培育目标需要更实更细。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努力实现项目招引新突破。始终将产业项目招引摆上突出位置。选派精兵强将,找准产业发达地区、行业顶尖企业,开展小规模、针对性强的敲门招商、精准招商,加强在谈、签约项目跟踪。在全产业链项目招引上下足功夫。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摸查,对产业链进行剖析,列出产业链缺链、弱链环节,特别要排出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产品、配套企业,作为产业招商的指南。努力在境外产业项目招引上求突破。重点依靠各级行业商会、海外能人、驻外机构等积极开展境外项目招引和高层次人才招引。

    2.要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引导企业向创意设计、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向最终消费品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方向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立远程监控中心、诊断中心。主动适应和融入“互联网+”时代,提升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营销方式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中央供给侧改革研究,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继续支持纺织丝绸产业由生产纱线、纺丝等中间产品向纺织面料、服装、家纺及工业用纺织品等后端领域发展。解读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宣传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政策,对机器人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走访登记,建立企业动态监测库,重点加强对研发、生产、使用机器人企业的调研,发挥交大、苏大研究院作用,加强与家具、汽车零部件、锻压机械等企业合作,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积极策应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开展商贸和产能合作,支持企业自营出口、境外电商拓市,鼓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抱团组织境外参展,鼓励企业在境外收购品牌、商标、专利,加强与国企配套协作,开展股权合作,新设、增资、并购境外办事机构、研发中心等,扶持企业设立对外协作平台和专业性外贸服务中介机构。建好商会促进抱团发展。引导会长企业担负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组织好行业内部和关联行业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将大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和小微企业在加工、经营方面的灵活性充分融合。

    3.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合作新层次。加强国企军企合作。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紧抓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契机,响应国家实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的军民深入融合发展格局,引导我区优质企业挖掘与国企央企军企合作空间,进行兼并重组、股权置换,争取更多企业产品跻身国企招标采购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在继续推进与中科院等行业顶尖机构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有条件企业建立、收购境外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加强对石墨烯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研发,促进重大技术突破,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现有技术中心的作用,积极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争取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支持,力争在建成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推动交大、苏大等产业研究院加快智能装备研发,与更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对接金融资本市场。充分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引导科技含量高、市场有规模、发展有空间的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

    4.要进一步塑造产业发展新形象。加强对现有重点骨干企业的调研和指导。积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加强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研究,尤其要加强对重点行业运行动态分析,深入重点骨干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能,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加强常安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莫塔超硬材料等一批行业内重特大项目的服务,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确保早达产早达效。创建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知名度。继续培育巩固已获得的各级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对照国内国际产业发达地区对标找差。积极带领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宽视野。在国家、省级协会的带领下,组织商会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