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三五”,海安开发区将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生态文明体现在生产与生活、治理与保护、约束与激励全过程,巩固清水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成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气净、水清的美好家园。
一是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做好“水”“绿”文章,严格落实“现代、精致、增绿、便民”工程规划,实施路河交错、沿路滨水的休闲园林工程,推进透空式、庭院式绿化建设,建成“10分钟绿地休闲圈”;推进道路两侧绿地建设和改造,不断完善城区主次干道和支路两侧绿岛绿带升级改造。继续推进清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污水管网、河道治理工程,积极探索污水管网应急运行机制,实现全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十三五”期末,全区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0%以上。
二是致力循环经济发展。引导工业污染源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全过程控制、从单纯治理向调整结构的方向转变。以常安纺织园为蓝本,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清洁生产帮扶机制,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和企业,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典型,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水质达标率在65%以上。继续加强“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中有机气体的排放。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城市道路运输扬尘防治。
四是严格资源节约利用。严把园区规划关,通过规划实现土地的合理使用,通过加大土地经营力度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严把项目质量关,根据项目技术水平、投资强度、产业效益等要素,确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严把园区市场化运作关,强化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大力拓展投融资渠道,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严把开发建设关,坚持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杜绝圈地闲置现象;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三条红线”,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