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之“升”能否延续
发布日期:2018-04-25

在本报特邀的业内权威专家看来,当前外贸的持续回稳向好与中国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竞争新优势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受2016年下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保持同比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专家提醒,要正确看待统计数据和方法,准确把握数据背后的真实经济情况。在外需回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外贸保持住回稳向好势头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供给侧改革推动外贸回稳向好

吴嘉源:上半年,外贸持续回稳向好与中国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竞争新优势密不可分。

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看,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较低的汇率提升了中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另外,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明确了宏观经济政策,也有助于经济稳定发展。此外,推动外贸回稳向好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消费、医疗保健、IT等行业迅速发展。当前,中国的消费需求正在加快升级,人口老龄化激发医疗保健需求,互联网创新推动IT行业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从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积极转变,新兴经济在上半年的强势表现为中国进出口带来全新的增长点。

第二,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优势凸显。中国鼓励贸易方式创新,新型外贸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跨境电商的发展和互联网支付的普及成为中国推动外贸发展的一大优势。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已由2013年的2.9万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6.3万亿元,预计2018年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跨境电商成为中国外贸潜力巨大的特有优势。

同时,在服务进口方面,前5个月,中国在技术等新兴领域进口增长较快。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额达517.7亿元,同比增长77%。这一趋势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升级转型关系密切,有助于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三,“营改增”效果在显现。中国全面推进“营改增”,为外贸提供了制度支持:出口方面,实施“营改增”进一步促进出口退税宽化和出口退税深化的制度效应形成;进口方面,“营改增”令进口劳务所负担的税款能够纳入国内环节抵扣,有利于更好地从国际市场引进劳务资源特别是技术成果。“营改增”对企业而言更是一项税制优化改革,令税务合规方面的成本降低,简化了流程,企业的日常运作变得更便捷,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

第四,自由贸易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近年来,中国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及签署自贸协定等方式,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吸引了更多外企在华投资。以中澳自贸协定为例,其内容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澳大利亚成为全球首个在服务领域对中国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

下半年,预计中国外贸仍会保持稳定增长,理由有六个:第一,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第二,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对出口持续发挥正面作用。第三,中国现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支持中国购入更多新兴技术,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预计此方面的进口会继续增长。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促使更多企业“走出去”。第五,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签订的自贸协定陆续启动了升级谈判,将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发展。第六,欧美几个经济体的大选基本尘埃落定,扫除了之前存在的不明朗政治因素。美国、欧盟等的制造业PMI持续上升,外需回暖,推动全球贸易持续复苏,各大研究机构也相应地上调了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

培育外贸新优势应着眼三大内涵

张晓涛:当前中国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充分思考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内涵。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是一个保持传统优势与寻求新优势兼顾的过程,是一个把握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与提升企业内功并进的过程,是一个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协同发展的过程。从外贸供给侧结构性角度出发,结合当前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特点,外贸竞争新优势应该包括以下含义:

一是贸易方式与贸易主体结构优化的新优势。主要表现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比重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过去中国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高,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低。随着中国企业参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变化,国内资本和投入品正在逐步替代部分外国投入品。

二是传统市场复苏与新市场扩张共同拉动贸易增长的新优势。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增速较高,传统的进出口市场依然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促进效果明显,中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孟加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较快。随着“一带一路”有关措施的逐步落实、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前景看好。

三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与高端制造业产品协同发力的新优势。上半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为出口主力。虽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在下降,但是并非丧失优势。随着中国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保有国际竞争力。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也都保持良好态势。

上半年,中国进出口高速增长主要由外部需求回暖带动。预期世界经济未来仍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复苏,但这一判断需要保持谨慎的乐观,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都认为这种复苏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即有很多阻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近两年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超出了许多基于一般常理的预期。

对下半年中国贸易增速的预测最主要是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风险事件。从数据上看,中国2016年下半年比上半年进出口基数抬高了21.5%,受此影响,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增速保持同比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要正确看待统计数据和方法带来的对进出口增速的影响,以准确把握数据背后的真实经济情况。只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好转,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较有力的支撑,中国外贸就会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预计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贸易将呈现“大进大出”格局,即进出口都将快速增长,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将以身作则推动贸易自由化,在反击逆全球化浪潮中作出良好示范。

下半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正增长

黄志龙: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通信设备、机电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是一般贸易已经取代加工贸易,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导力量。一般而言,加工贸易通常以外资企业为主导,一般贸易以中国企业特别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导。一般贸易成为出口的主导力量说明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是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尽管欧美日等传统发达经济体市场仍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速大幅提升,占比不断提高,这更有利于实现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在我看来,下半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正增长,原因如下: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情况明显好于2016年。二是逆全球化的趋势有所减缓,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比年初预期的要好。三是经过两年的调整,人民币汇率高估的现象大大缓解,有利于保持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特别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会影响出口的信心和竞争力。

“一带一路”凸显外贸竞争新优势

刘英:上半年中国外贸取得了出口增长15%和进口增长25.7%的良好成绩,这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有直接关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表现卓越,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特别是在实现贸易畅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不仅提高了一般贸易的比重,也实现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出口区域的优化,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是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6%,占出口总额的57.2%。二是一般贸易比重上升。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进出口总额的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外贸市场结构更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46.8%。

我认为中国今年有望实现全年出口转正。一方面,外需回暖为中国出口创造了利好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出口产品将更加适合国外用户的需求。上半年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占比过半体现出高技术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的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将进一步推进贸易畅通,推动全年出口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