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商务部有关单位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7年秋季)》(下称《报告》)。其中指出,2017年全年外贸进出口能够实现回稳向好的预期目标,2018年外贸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有不少挑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外贸仍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报告》认为,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范围最广泛的复苏。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提速,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经济增长也在加快。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强劲,拉美能源资源出口国、独联体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仍面临困难,但总体已摆脱衰退、实现复苏。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四季度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从有利条件看,一是世界经济持续回暖。2017年三季度WTO世界贸易景气指数达到102.6,为2011年4月以来最高值。二是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9月份,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118.6,创201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显示国内需求较为旺盛,将继续拉动进口增长。三是企业信心增强。从第122届广交会情况看,中国外贸企业对全球市场回暖感受明显,出口增长预期增强,信心得到提振。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市场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虽然总体复苏,但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给中国外贸带来不少风险。二是2016年同期高基数将影响四季度进出口增速。三是国际市场竞争仍较激烈。中国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的双重挤压。《报告》认为,综合来看,全年外贸进出口能够实现回稳向好的预期目标。
展望2018年,《报告》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稳步复苏、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外贸面临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条件总体是有利的,但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内要素成本继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正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10月外贸表现喜忧参半
今年前10月,中国外贸交出了一张“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11月8日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外贸仍然保持着15.9%的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出口分别增长21.5%、11.7%。然而,10月当月的进出口增速出现了双双回落,其中,进口、出口的增速为15.9 %、6.1%,相比9月分别回落了3.6、2.9个百分点。
外需疲弱、国庆中秋季节性因素可能是10月外贸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随着基数的抬高,汇率上升效益的日渐显现,未来中国外贸料将进一步承压,10月的外贸先导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41.6。
商务部专家指出,前10月中国外贸仍整体保持回升态势,外贸在“三驾马车”中的动力正在恢复,今年的外贸甚至出口都有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外贸复苏的持续力是否能保持则令人担忧。
中国外贸增速的乏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传统外贸优势不断流失的拖累。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而东南亚等更低成本的国家正在以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为主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会对中国的贸易形成一定替代。
这反映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有强有弱”之上:机电类产品总体上仍在走强,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明显乏力。
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前10月数据显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4%,高于11.7%这一整体出口增速,占出口总值的57.7%。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这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8.6%,明显低于出口整体增速。
因此,当前中国的外贸急需转型升级,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再造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