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国企与民企齐头并进“走出去”、制造业继续领跑海外投资、“一带一路”进入经贸合作新阶段等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亮点。
CCG主任王耀辉表示,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提高战略性行业投资的准入,加强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进而收紧外资准入政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难度增加;加之国内监管层继续加大海外投资监管力度,政策变化对企业海外投资影响明显。因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由井喷增长开始走向放缓的趋势,投资更趋理性。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出现十余年内的首次下降,但仍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高位,全年对外投资额1582.9亿美元,与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式增长相比,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下降明显,同比下降超过19个百分点。报告分析称,国家监管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日趋精细化,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高新技术等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优化企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
报告显示,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看,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根据CCG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仅为67起,投资总金额201.33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同比下降了57%和76%。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赴美投资34起,投资金额为69.14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投资数量与金额持续下降,降幅分别为24%与37%。
报告指出,国企、民企齐头并进,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2017年民企与国企在海外投资上各具特点,民企在投资数量上表现抢眼,国企则在投资金额方面具有优势。2017年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数量为248宗,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比例的73.8%。可见,民营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活力与积极性,这也反映出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头。从投资金额来看,2017年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金额为84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7%;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金额为638.28亿美元,与国有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从对外投资方式来看,中国企业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滑。根据CCG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主要以跨国并购为主,结束了2013~2016年并购金额与案例数的双上涨,2017年同比下降45%和55%;绿地投资则出现连续下滑。报告分析认为,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迅速获得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以突破企业自身的天花板,获得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还可以避免出口模式带来的跨国运输高额费用和他国关税壁垒阻碍;而绿地投资有益于东道国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就业的增长,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绿地投资筹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和回报周期长,相对并购投资,绿地投资较少。CCG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未来5年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规模将会有所扩大。
据CCG统计,从2017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比达40%,比上一年提升4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总投资案例的15%,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同比增长4%。CCG分析称,制造业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行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拉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更好地优化国内产业格局的配置,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但是在此领域并购,需要警惕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规避并购风险。
报告还指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到经贸合作的新阶段,投资将拓展至更宽的领域。从投资规模来看,2002年~2018年6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多集中于1亿~10亿美元以及1000万~1亿美元之间;从行业分布来看,投资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展望2019年,报告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一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心将偏向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预计未来五年“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依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投资领域会从大型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项目拓展到旅游、电子商务、人文教育交流等领域。二是从行业看,高新技术、智能制造领域的“走出去”步伐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敏感行业如房地产、娱乐领域等依然受政策管控。三是从企业“走出去”方式看,海外并购依然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参与程度的深化,绿地投资有望回暖。四是从“走出去”的主体来看,未来有望形成“国民携手”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局面。《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由全球化智库、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