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信息-“走出去”企业应着力推进创新合作
发布日期:2018-12-23

当前,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不确定性增强,但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不会改变,企业“走出去”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近日在京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为新时期企业“走出去”提出三点建议,即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留学人员作用。


讲好中国故事


戴均良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国际影响日益彰显。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越来越为世人所称赞。特别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入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现了发展的主动,拓展了发展的空间,也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给全球经济复兴点燃了希望,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全球配置资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成长起来,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截至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达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


戴均良建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彰显中国人民的开放品格、开放气质、开放胸襟,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注重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让“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成为政治互信之地、经济融合之地、文化包容之地、绿色发展之地,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实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要善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坚持创新引领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戴均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但依然不是科技强国。虽然我国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数量比较多,近年申请量居世界第一,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还不够多,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技术上“卡脖子”问题依旧突出。“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就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核心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花钱买不来的,要创新就必须靠自己。”戴均良说,历史的经验证明,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先发明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哪个国家就引领世界;哪个企业的技术最先进,哪个企业就最有竞争力,就能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希望“走出去”的企业准确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做大做强自身企业,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紧跟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变革的步伐,利用“走出去”的有利契机,强化学习交流,开阔眼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提升创新能力,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科技合作引领者,不断深化中国同世界科技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探索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模式,实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造福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留学人员优势作用


广大留学人员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戴均良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留学人员传承报国传统,爱岗敬业奋斗,在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者和贡献者。


戴均良建议,“走出去”企业要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的优势作用,也希望留学人员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企业“走出去”的任务使命献计出力;发挥好以才引才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学缘、业缘等关系,把国外优秀人才吸引凝聚到企业中来,为企业创新发展团结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发挥好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意见建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科学的参考;发挥好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积极在企业开展贸易洽谈、项目并购、海外拓展等业务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