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信息-中国开启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新征程
发布日期:2019-09-26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对外贸易作为内外连接的纽带更是亟待实现突破。1950年我国与世界贸易往来还局限于同少数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进出口总额只有11.3亿美元。到如今,我国雄踞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进出口规模超过4.6万亿美元。70年的时间,外贸增长4000余倍,带动相关就业人口高达1.8亿。在新的历史时期,从贸易大国到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11.3亿美元,1977年为148亿美元,28年间货物进出口累计1487亿美元,年均增长不足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至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长223倍,年均增速14.5%。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进入新阶段。2004年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别突破2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2013年再突破4万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努力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货物贸易规模实现新发展。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超过4.6万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

“可以看出,这70年中国外贸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历程,也为从多到强的下一段长途积蓄了坚实的力量。”中国农业大学经济贸易系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过程中,既有改革开放前面对国外封锁的举步维艰,又有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中国奇迹”及中国入世后的再提速。

外贸的壮大不仅体现在体量和排名,更落实到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上。李春顶表示,对外贸易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增加了外汇收入、企业效益,带来了技术溢出与改进以及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外贸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国外经营与开拓国外市场的经验,面对外部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国际企业。

中国对外经贸70年课题组组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俊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外贸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封闭型产业走向开放型产业体系,迅速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了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随着产业和技术实力增强,我国企业逐步走出国门,开展海外投资并购,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输出,大大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李俊说。

外贸企业还吸纳了大量就业。“根据相关研究,对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高达1.8亿,每4个就业人口中就有1个从事与外经贸相关的工作。”李俊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还是世界贸易增长的引擎。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7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3.74%,中国外贸进口额增量对世界贸易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0.97%。正是中国市场和中国进口的巨大增长空间为全球生产商和出口商提供了机遇。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李俊说,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区域经贸合作,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