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中,各种消息和数据密集发布,两桩看似矛盾的动向,让人得以一窥中外经贸关系的微妙变化:一是在某些外企把生产线迁出中国之际,上半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却出现大涨;二是在中国对外依赖度锐减时,外界对中国经济依赖度却在上升,中外经济依存度的不对称性正在发生逆转。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2%。
外媒“狼来了”般的警告与官方数据之间的反差,似乎可以用结构性变化来解释:上半年,国内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4.3%,占比达28.8%,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大增71.1%。这意味着在负面清单不断缩短、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外资在新部门的高投入,有效对冲了原有产业链外移带来的冲击。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呈现出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灵动气韵,让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腾挪空间和不可遏制的大趋势。类似的微妙变化,同样发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人们发现,中外经贸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供需变化,主客易位,盈缺调剂。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初到2018年底的16个季度中,有11个季度中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60%。无独有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大幅降至2018年的0.4%,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
换句话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的当下,国内市场才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定海神针和风雨无阻的内在推力。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货物贸易、对外投资和供应链地位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增大,位次抬升,对华依赖度较大的经济体反倒越来越多。麦肯锡的报告指出,亚洲经济体、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供应链、市场、投资领域对中国最为依赖。报告称,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加深,反映了中国作为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者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对华依存度高的经济体通常也是近年来增速最强劲的经济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纽带的新兴增长集群。由此,中国经济的世界意义不言而喻。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真正的硬仗恶仗不在外,而在内。中国经济的前景寄托于克服体制惰性、破除路径依赖,维系于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取决于管好有形之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句话,办好自己的事,才是中国经济在百年变局中勃兴的最深根基,才是中国造福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