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信息-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及其装备产业
发布日期:2019-10-30

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6449.03千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84.08千公顷,远洋渔业产量208.62万吨,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我国近海养殖环境差,过度捕捞等问题严重困扰我国传统海洋养殖产业。而海洋牧场的建设可逐步将海洋养殖从近海扩展到远海,大大拓展了养殖海域,是我国“海上粮仓”建设的主战场,蕴含了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新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单纯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基本解决了局部污染和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是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及其装备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海洋牧场可以归纳为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装备,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大型网箱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

 

海洋牧场可以分为传统型海洋牧场和装备型海洋牧场。前者包括游钓型海洋牧场、投礁型海洋牧场、底播型海洋牧场、田园型海洋牧场。后者是指由海洋养殖休闲平台、养殖工船和深水智能大型网箱组成的近远海渔业养殖体系。以运用现代平台装备、实施离岸自然养殖为核心特色,根据不同海域环境特点、水动力变化规律、水质特征和适养品种,通过海洋牧场平台和大型智能网箱组成的近海养殖体系,实现养殖生产的生态化、自动化、高效化。从空间来看,装备型海洋牧场主要分布在30米水深以上的浅海和深远海海域。海洋牧场是传统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高级阶段,其发展目标和养殖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

 

从国际上看,日本在海洋牧场建设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鱼苗繁育、放流、固定和浮动人工鱼礁设计建造、鱼类生态养殖等方面,日本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渔业生产中。近年来,日本的海洋牧场研究开始向深水区域拓展,开展了基于营造上升流以提高海域生产力为目的的海底山脉的生态学研究,同时开展了深度超过100米水深海域的以诱集和增殖中上层鱼类及洄游性鱼类为主的大型、超大型鱼礁的研发及实践,成效显著。

 

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制定并实施了《韩国海洋牧场事业的长期发展计划》,委托国家海洋研究院和国立水产科学院,成立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这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的产业链延伸做法,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均较为明显。

 

1968年,美国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牧场的计划,并从1972年开始实施。到2000年,人工鱼礁数量达到2400处,带动的垂钓人数高达1亿人,直接经济效益300亿美元。据统计,建设人工鱼礁后,海洋渔业资源是投放前的43倍,渔业产量每年增加500万吨。

 

从国内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投放鱼礁超过6094万立方米,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据专家测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通过贝藻类增殖养殖,年可固碳19.4万吨、消氮1.7万吨、减磷1690吨,生态效益超过600亿元。

 

近年来,山东海洋牧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具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另外,还有35座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形成离岸装备型海洋牧场发展的立体空间站。

 

海洋牧场(特别是装备型海洋牧场)的建设离不开装备的支撑。目前来看,装备型海洋牧场将成为我国船舶海工企业拓展海洋渔业装备领域的主攻方向。根据相关政策要求,装备型海洋牧场将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发挥离岸养殖核心特色,在深远海建设以海洋牧场平台、大型智能网箱、深海养殖工船、养殖平台为主要设施的装备型海洋牧场,融合应用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生产的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长期以来,受海水污染、围填海工程建设等影响,特别是海洋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势在必然。其中,最重要和成效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海洋牧场。

 

第二,从《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海洋渔业是主要海洋产业中为数很少的持续多年增长率低于海洋经济增长率的产业。2018年,全国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比上年下降0.2%,而同期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

 

第三,从产业政策支持来看,农业农村部(含原农业部)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给予支持和引导。从省市来看,山东省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装备型海洋牧场方面),山东省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海洋与渔业厅先后出台了《海洋牧场建设规范》《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7-2020年)》《山东省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等系列发展规划和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山东海洋牧场特别是装备型海洋牧场的发展。

 

第四,从海洋牧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山东省充分发挥了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在海洋装备领域的研发和制造领先优势,成立了专门从事海洋渔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海洋牧场运营服务、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并率先研制开发出多种类型的系列海洋牧场平台和大型网箱。山东省特别是烟台市全力支持,已经建成和规划建设多个类型的装备型海洋牧场示范基地,起到了引领装备型海洋牧场发展的作用。为此,2018年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烟台市召开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强调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为实现渔业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第五,从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来看,江苏具有发展增长的巨大空间。2017年,江苏省产量为8.29万吨,远低于海南(12.04万吨)、山东(12.28万吨)、福建(37.18万吨)和广东(50.04万吨)四省,这和江苏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符。而且江苏省海岸线少,滩涂纵深长,辖区海洋面积小,发展装备型的深远海海洋牧场十分必要,大有可为,潜力无限。

 

第六,装备型海洋牧场潜力巨大,江苏省渔业生产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在2018年10月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在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的基础上(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以传统型海洋牧场为主),重点推进“一带多区”(近海“一带”和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多区”)海洋牧场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设好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到2035年基本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

 

第七,海洋牧场装备产业潜力巨大,江苏省船舶海工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需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江苏省不仅是造船第一大省,也是海工装备制造大省,还是船舶海工配套大省,同时拥有全国唯一的以服务船舶海工制造业为主要面向且已卓有成效的江苏科技大学,应该说,江苏省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海洋牧场装备领域迎头赶上,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