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各项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先降后升态势,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尤其是,相较于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则由负转正并增长3.2%,呈现的V型反弹之势超出了市场预期,为中国经济打好“下半场”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处于阴霾之下的全球经济带来了希望。
消费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消费,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稳健复苏至关重要。受疫情冲击,虽然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上半年消费降幅持续收窄,消费逐步回暖正当其时。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但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4%。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可见二季度消费降幅连续收窄的积极效应。
投资有效发挥关键性作用
包括消费在内的内需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投资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形势和优化供给结构都是必需所在。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一季度为下降12.1%;社会领域投资增长5.3%,一季度为下降8.8%。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之举。
外贸进出口形势好于预期
外贸一头连着内需,一头连着外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贸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重要。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下降0.2%,一季度为下降6.5%。尤其是,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出口和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外贸进出口形势的积极变化,既意味着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之势强劲,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向陷入衰退的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
新动能进一步巩固增强
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增加值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别增长10.0%和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以新基建为切入点,带动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相关产业或产品实现重点发展,促进新动能茁壮成长,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人均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8.2%,其中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9.3%,人均社会救济收入和补助收入增长13.2%。保基本民生,让人民过上舒坦日子,民心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大局就稳,有助于凝心聚力加快中国经济复苏步伐。
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实属不易的答卷,特别是二季度的超预期V型反弹,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有力证明了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并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下阶段,要进一步做好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精准强化宏观调控力度,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在逆水行舟中迎难而进、行稳致远。(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信息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