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20·年终专稿)
发布日期:2020-12-2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

2020年,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年份,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开放加速,分享更多机遇

寒冬时节,中国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新雪季,冰雪游格外火爆。吉林、北京、河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冰雪运动丰富多彩。游客看雪景、赏冰灯、打雪仗、泡温泉……领略北国风光,体验冰雪乐趣。

与此同时,在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等待购物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龙。数以百万计的国内游客正涌入海南,今年10月海南游客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1%。今年以来,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300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海南的热闹场景出人意料。路透社为此感慨道:“除了旖旎的风光,海南还提供了一种常态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旅游业回暖是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一个缩影。“中国未来5年有望形成10万亿元级国内游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让人振奋。

即将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需求侧,商品零售、服务消费均实现持续改善,消费信心增加;供给侧,11月制造业PMI52.1%,创年内新高;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中国交出的一份份“成绩单”,引发国际舆论热议,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刊文说,中国正在走出疫情的阴影。德国前副总理菲舍尔撰文称,中国快速遏制住疫情并恢复经济运转,让生活几乎完全回归正常,中国成功战胜了挑战。

疫情如镜,映照出不同景象。面对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个别国家大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则坚毅前行,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强化深圳和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9月,服贸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展区人气满满,数字贸易、5G通信、智慧办公、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诸多前沿技术令人目不暇接;11月上旬,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办,以更大的商业展览空间、更严格的防疫措施、更前沿的产品展示、更便利的通关服务,被外媒誉为“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一届盛会;11月底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打开“云上东博会”,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东盟各国文化及琳琅满目的参展商品。

从服贸会、进博会到东博会,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接连举办重大经贸盛会,取得丰硕成果:服贸会吸引了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与;第三届进博会成交额进一步攀升,达到726.2亿美元;第十七届东博会签约仪式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从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到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展会经济的带动效应持续迸发。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疫情严重冲击欧美市场之际,中国成为跨国企业的坚强“后盾”。南非主流媒体《星报》文章称,“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发展提质,增长动能澎湃

东帝汶猫屎咖啡、牙买加蓝山咖啡、哥伦比亚瑰夏咖啡……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展馆里飘散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浓香。“真没想到,最受欢迎的居然不是咖啡粉,而是更高端的咖啡豆。”墨西哥亚太商业联合会会长山姆·马尔多纳多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我们计划出口墨西哥生豆,在中国投资生产咖啡产品。”

小小一杯咖啡,背后是一个千亿元级的朝阳产业。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潜力,就像一片大海。麦肯锡公司《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指出,中国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后疫情时代将继续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引擎。

从“把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到“把在中国的成果推向世界”,更加开放的中国经济,吸引着更多全球资源要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疫情防控期间,依托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先进的制造水平,开工不到两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整车出口欧洲,见证了疫情下中国经济的复苏,更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市场和经济的信心。《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建立起领先的产业结构。中国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生产,也给很多日本企业带来红利,多家日本公司纷纷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本土生产能力。

顺畅联通的全球经济大循环,符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市场潜力,进一步打开开放大门,不断深化对外合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引领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如是评说。

“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拉米对此寄予厚望。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速居世界前列。这让各国企业看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也增强了他们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将继续创造令人激动的机会。”美国思科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罗卓克表示,“我们相信中国是一片广袤的创新之地,这是我们把美国以外的第二大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原因。”

引领合作,提振各国信心

“销售额超过了平日的50倍!”新加坡零食品牌欧文斯今年首次参加中国电商平台的“双11”购物节,就取得了开门红。通过东南亚电商平台拉扎达的“向中国销售”计划,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品牌有机会来到中国市场一显身手。

今年以来,东盟国家同中国的贸易逆势增长,跨境电商发挥了重要作用。前11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泰国椰青、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菲律宾芒果干、越南咖啡……众多东南亚特色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家庭。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开放合作。”印度尼西亚价值新闻网报道说,电子商务在东盟国家的发展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推动东盟与中国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11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将形成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格局,世界瞩目。

RCEP的签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社论称。外媒还关注到,中国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再次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在欧洲的比利时,主要集装箱门户港泽布吕赫港一片繁忙,首批出口欧洲的约7000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12月已全部抵达,被运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等国。

“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跑出了互利共赢“加速度”。截至11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成为英国最大进口来源国。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刊文称,欧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迅速反弹引人关注,中国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突出作用。

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勇于担当:

这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呈现出十足韧性。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634.2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中老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亚投行成立5周年之时,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成员已由最初的57个发展到103个,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设立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规模达130亿美元,截至1217日,已批准了27个项目,总额超过70亿美元,帮助19个成员应对疫情挑战;

中欧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

正如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所说,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和多边合作的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国家能独自应对。团结协作是有效和及时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2020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席优素福·贝尼安认为,中国乐于分享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开展国际合作,这有助于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遭遇重重困难,但人类合作应对挑战的步伐没有停歇,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有目共睹。2021年,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国际社会唯有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尽快走上稳定复苏轨道,中国将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