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 (方经纶)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12月9日发布消息称,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据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查询,央行此前一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在今年6月15日,当时从5%提高到7%。
“央行此举是希望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金作用于国内市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本次调整将冻结部分外汇流动性,以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这并不是央行近期唯一的货币政策调整。12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即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专家认为,这意味着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
“可以说这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一套‘组合拳’。”郭田勇表示,降准释放1.2万亿左右的长期资金会为我国亿万市场主体带来新的活力,也能够配合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进一步实现稳定汇率的目标。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延续了自2020年6月开始的升值势头。自今年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3个月升值。
有专家接受采访表示,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快速单边升值预期容易对经济及市场主体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出口型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带来汇兑损失与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稳定汇率,对于公众来讲相对利好。”郭田勇认为,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将会对我国出口以及国内就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稳定汇率将会为国内居民缓解一定的生活压力;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此举将会使贷款利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外汇资金,但由于我国企业主要使用人民币进行经营活动,外汇贷款量较少,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总体也是利大于弊。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4%。那么,近日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是否会加速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通常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我国从需求侧引发通货膨胀的概率较小。”郭田勇认为,我国各领域的企业产能都相对充分,能够及时满足各类需求,所以货币适当的宽松并不足以刺激市场形成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但是我们需要警惕供给侧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郭田勇提醒,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我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之前也有明显增长,上游企业的高昂成本可能传导至下游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上,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PPI同比上涨12.9%,环比持平。“11月份,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PPI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信息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