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用好关税窗口期,对中欧都“不坏”
发布日期:2024-06-20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618日文章,原题:受管控的贸易并不好,但这是中国和欧盟最好的前行方式  在欧盟上周决定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临时关税后,现在布鲁塞尔和中方摆好谈判桌以达成繁琐的、受管控的贸易协议,尽管这种协议会让贸易纯粹主义者抓狂,但有时也能缓解棘手的政治问题。

欧盟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贸易角度看,中国车企能以低价向欧盟销售电动汽车。对于欧洲企业和工人来说,在欧洲大陆生产或期望生产电动汽车的前景黯淡。随着欧盟的挫败感达到顶点,不作为不是一种选项。

然而,欧洲的观点远非一致。德国从一开始就强烈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担心它可能首先遭到报复。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德国车企,几乎肯定会面临来自中国的严厉反制措施。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德国制造商也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进口到欧盟,它们也将面临新关税。在欧洲,环保运动团体也一直在发声。从环保活动人士的角度来看,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理由荒谬至极。欧盟竭力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能够获得更便宜的电动汽车是一件好事,而非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欧洲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是中国最不希望或最不需要的。中方一直在寻求与欧盟缓和关系,以尽量防止布鲁塞尔对美国亦步亦趋。欧盟要到74日才会征收临时关税。现在,中国和欧盟将进入磋商阶段,看看双方能否达成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以在窗口期内阻止加征关税。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开展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真正的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有效解决。从目前可行的选项来看,双方最好的前进道路是达成某种权宜性的贸易安排。协议须达到两个目的:欧盟生产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中国也必须能够挽回足够的面子,这样中国就不会认为有必要采取报复措施。这可能意味着在欧盟削减宣布的临时关税的同时,中国同意采取措施缓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涌入其市场的担忧。

每当贸易结果取决于政府交易而非市场条件时,经济效率往往会受到影响。然而,考虑到其他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选项,对中国和欧盟来说,达成这种有缺陷但受管控的繁琐贸易协议才是最谨慎做法。简言之,这是现有最不坏的选项。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